内容简介
一部哲学史,虽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学」。当一位学人写哲学史的时候,他不仅要叙述事实,而且要解释理论。叙述事实是史学的工作,解释理论则必须有确定的理论基础与解析方法。而这种基础与方法就是写哲学史的必要条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则写出来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学史」。
——劳思光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泰斗劳思光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透过其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呈现在您的眼前。本册主要介绍古代中国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学说。其中每一章节,皆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2012,原名劳荣玮,号韦斋,笔名思光,是与唐君毅、牟宗三齐名的哲学家,尤其长于中国哲学史与现当代西方哲学。
1955年起先后在珠海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哲学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并为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人、以及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师范大学与东吴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12年10月去世前为华梵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册、《康德知识论要义》、《中国文化要义》、《中国文化路向问题的新检讨》、《思光诗选》等约三十余种。
导言:总论中国哲学之中期——附论汉唐文化
壹 释「中期」之意义
贰 本期中国哲学之演变历程
参 汉唐文化对士人心态之影响
第一章 汉代哲学
壹 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贰 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参 汉儒之没落
一、心性论问题之分裂
二、阴阳五行说与汉儒之关系
肆 道家思想之肢解
一、「超越我」之形躯化——道教
二、文化否定论之孤立化——放诞之风
三、「守柔」与「无为」之技术化——黄老之术
伍 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陆 《礼记》之思想
一、《礼记》一书之特色
二、〈大学〉与〈学记〉
三、〈中庸〉之时代及其理论
四、〈乐记〉之理论
柒 《易传》之思想
一、《易传》与卦爻辞违异
二、《易传》乃杂辑而成
三、《易传》中之特殊论点
四、《易传》理论之评论
捌 《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一、《淮南子》
二、扬雄之思想
三、王充之思想
玖 结 语
第二章 魏晋玄学
壹 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一、玄学与儒道之关系
二、才性派之特色
三、名理派之特色
贰 「才性」之说
参 「名理」之说
一、何 晏
二、王 弼
三、向秀与郭象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壹 总 说
贰 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一、原始教义
二、大乘教义
参 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一、初期之概况
二、北中国之佛教
三、南中国之佛教
附记:本时期之重要佛教史著作
肆 中国佛教之三宗
一、天台宗
二、华严宗
三、禅 宗
附记:关于禅宗之重要著作
伍 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一、《唯识三十论》要旨
二、玄奘及法相宗
后 记
留言反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