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历史变迁图

运河的时光滴答作响


什刹海

作者: 黄秀芳

与你何干


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是兵器的统称,在此处代指战争。古时的“干”与“戈”是不同用途的兵器,“戈”主攻杀,“干”则用于防御,类似后世的矛与盾。

手绘运河长卷 千里运河荡清波


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中国大运河至今经历了2500多年变迁。它是帝制时代的伟大工程,但在新时代亦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

中国大运河 长河不朽


运合万方,河合天下。中国大运河用2500年、3200公里两个数字,昭示着它的时空长度;从政治、水利、经济、景观四个维度,贯彻着它之于中国的价值。它是古代中国书写在大地上的浓重一笔,贯穿江与河;是劳动……

大一统帝国 由大运河造就?


流过2500多年岁月的中国大运河,贯通南北,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一起,串联起整个中国。大运河上,水声脉脉,桨声悠悠,向人们倾诉着它两千年来一统山河的大国梦……

作者: 察应坤

链接 运河“漂”来紫禁城


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首都,也是京杭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但它虽是首都,却仰仗南方的漕粮、京郊的石料、临清的青砖……运河如血脉,将沿岸物质与文化,源源不断输送到北京城。与此同时,在京城汇聚、融合的……

天下粮仓 南粮如何北运?


大运河贯通之后,满载物资的漕船自江淮各地北上,运往京城,正所谓“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然而,运河全长数千里,如何将粮食安全送达?沿线粮仓应运而生。

作者: 刘啸虎

漕运之殇 被牺牲的局部


为首都输送漕粮,是运河最为重要的使命。而为了维护大运河的存在与畅通,要付出什么代价?

作者: 季直

郭守敬白浮引水 北京城的“最后一公里”


元朝定都北京后,北京与通州之间的漕运迟迟不通,成为困扰朝廷的“瓶颈”。郭守敬踏遍京郊山水,却觅得白浮清泉。打通通惠河,漕船终于直抵北京城。

作者: 朱勋

链接 南运河的智慧:三弯抵一闸


京杭大运河全长将近1800公里,行经京津二市及冀、鲁、苏、浙四省的19个地级市。如果给这21个城市的运河河段里程做一个排行榜,可以看到,河北省沧州市以215公里的长度,雄踞榜首,而天津、德州也名列前茅。……

南旺分水 穿越运河的“脊梁”


山东济宁段在京杭运河中地势最高,人称“水脊”。如何让水往高处流,便成为运河全线贯通的关键。明代工部尚书宋礼采纳民间水利家白英的建议,于戴村筑坝,引汶水济运,并设置水柜、置闸节流,建起了南旺……

作者: 张婧文

链接 坝:运河之盾


坝泛指在河流湖泊修建的挡水、拦水建筑。古代各地根据用途和形式又有多种名称,如减水坝、车船坝、堤岸、堰、遏、埭、碣等。按照建筑材料区分有土坝、石坝、土石坝、草土坝、竹络坝、木笼装石坝、砖坝、……

淮安清口枢纽 黄、淮、运三河的博弈


大运河、淮河、旧黄河在淮安交汇,形成了世界上罕有的大江大河平交格局。桀骜难驯、泥沙俱下的黄河,时常威胁着运河安全。三条河的拮抗,是干系运河畅通的重中之重。

作者: 李希光

黄河与运河的“爱恨情仇”


历史上,黄河泛滥成灾如家常便饭,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它在进入河南东部之后,河道摆动之大,北至天津、沧州,南至淮安,影响着诸多运河河道。因此,如何处理大运河与黄河的关系,就成了令统治者倍……

长安闸 运河水闸之秘


运河水位起起伏伏,向来不是波平如镜。所以,拥有调节水位功能的闸和堰,便是船舶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安全穿行的护身符。究竟唐宋时候的能工巧匠们,留下了怎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呢?

作者: 夏木

城记 千里运河 各有悲欢


因运而兴,又因运而衰,无数城镇的命运就这样与大运河紧密联结在一起。读城,即是读运河。

作者: 李粹之 遗岕

苏州平望 桥塘之上的博望


淼然一波,四望皆平,平望之名由此而来。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在湖沼泽国之境,平望人究竟驻足于何处,饱览这水天一色的美景?

作者: 橡木苔

宁波三江口 大河明珠共潮生


千里运河连接万里海丝,这一举足轻重的节点,就是宁波三江口。有河海联运之便,就能缔造连接世界大通道的运河奇迹?宁波的“成长”历程,见证了充满智慧的运河时代。

作者: 楼学

航行在运河上


背上背包,搭乘货船,与运河船民一起行走运河。一场历史与当下的同步神游,一段运河旅人的运河记忆,就此开启……

作者: 浩瀚

“桥”见古运河


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涓涓流淌的古运河,造就的不仅是水的通衢与漕船,还有众多的水上飞虹“运河桥”。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典故、不同的技艺、不同的风景,至今凝固在碧波上,见证属于古运河的奇……

瘦西湖 曾是运河航道


去扬州,必看瘦西湖。瘦西湖的前身,却是运河河道。唐宋古扬州城的保障之河,终在明清时绘出汇集南北形胜的水上园林画卷。

作者: 李旭东

瓜洲渡 运河的十字路口


单单一个名称,便足以引人遐想,无数诗词涌上心头。瓜洲渡,是古渡,也是诗渡。

作者: 吴冰

苏州山塘 运河畔的七里繁华


苏州若是天堂,山塘就是天堂的代表。运河“塑造”下的山塘,是一个自由开放的“非传统”街区。

作者: 骆文

名塔风华伴运河


塔,本是崇佛敬佛的神圣场所,运河之塔,却身兼多职,镇潮水、兴文运、当导航、为地标……多重身份的背后,是与运河紧密相连的命运轨迹。

作者: 吴风

水光塔影见震泽


四面河光绕,中流塔影悬。与太湖同名的运河小镇震泽,乃吴头越尾,古典水乡,河畔宝塔,故事连连。

作者: 周舒

 


杂志名称:中华遗产

《中华遗产》是2004年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出版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2008年,《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杂志由原先的零碎文章组合模式转变为重视大策划、大主题的期刊。

查看该杂志所有的期刊...

下载地址:PC端在页面右侧顶部,手机端在内容页面顶部。
下载方式: 点击“获取资源” ,选择“微信支付”即可。杂志为高清PDF格式,存储于百度网盘,请转存到自己的百度网盘后再下载。
开通会员: 月度VIP=39.9元,年度VIP=199元,全站VIP会员399元。 >>点击开通VIP会员
权限说明: 月度VIP、年度VIP享受所有资源半价优惠, 全站VIP会员享受全站所有资源终身免费下载权限。注意有极少数的特殊资源除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