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中国国家地理:“一带一路”白皮书
年月期号:2015年10月,总第660期
文件数量:1本
本期页数:408页
文件大小:432.5M
文件格式:PDF
杂志原价:20元
有效期限:永久
下载地址:PC端在页面右侧,手机端在底部
本期目录
“甘英之谜”与 “心脏地带”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面前挥之不去,他就是甘英,公元97年中国向罗马派去的第一个使者,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动寻求与西方的交往。甘英是汉代西域都护班超的一位助手,班超命他出使大秦(古……
作者: 单之蔷
[总开篇]
中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大环境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什么样的世界政治、国际经济大格局下产生的?中国在以全面开放的心态“走出去”时,与国际邻居们之间相处得怎么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陆大道院士为我们分析了……
作者: 陆大道
中亚篇:与中国若即若离的神秘地区
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中亚始终是一个极具话题感的“矛盾综合体”,同时又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多文化、多民族的交融之地,既富饶又复杂,既灿烂且忧伤,仿佛是一支从伊塞克湖流淌出来……
哈萨克斯坦——跟谁都好的中亚大国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建国仅有20多年历史的哈萨克斯坦是一片完全未知的领域。但是当人们身临其境后才发现,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单调乏味。其实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就是在哈萨克斯坦提出的。更……
作者: 梁强
“远、近、东、中、西”之辨
“丝绸之路”这个词汇,几乎成为了不同文明互联互通、往来交流的代名词,这条路的一端是“东方”,另一端是“西方”,随着人们在这条路上执著地行走,“近东、中东、远东、东亚、中亚、西亚、东洋、西洋……
乌兹别克斯坦 桑与棉编织的国度
中国与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给中亚带来了蚕桑缫丝与棉花种植。走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广袤原野上,到处都有碧绿的棉田,而田间地头最常见的树木,则是成排的桑树。唐代,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跟中国的关……
作者: 毛铭
“一带一路”上的“世界之最” 榜单发布
物华天宝 曾经的文明荟萃之所 几千年前,文明之光在地球上悄然点亮。它们彼此孤立,四散于世界各地。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间,情况开始转变。虽然美洲、大洋洲、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仍处于世界……
亚欧大陆中心到底是在新疆、中亚,还是东欧?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如今更是人类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大陆之一。关于这块古老大陆的“中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在一些地缘政治专家甚至一些政治强人看来,谁……
吉尔吉斯斯坦 在中亚腹地的边缘性存在
在中亚腹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横卧在天山山脉中央高处,仿佛“半空中的一面镜子”,早已是周边国家人们前往旅游疗养的胜地。但就这个国家而言,“民主化”改革似乎尚未为它展现出稳定和谐的前……
作者: 刘旻
中亚到底是 “馅饼”还是 “陷阱”?
由于中亚地区物产丰富,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加之中亚国家经济正在转型,因此有人把中亚视为充满机会的“馅饼”。与此同时,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和沙俄,现在的美国,为在中亚获得利益都曾遇到了大……
塔吉克斯坦 群山与国界的夹缝之中
塔吉克斯坦被称作中亚的高山之国,它近一半的国土位于帕米尔高原。其实塔吉克族并非是自古生活在山地的民族,面对如今的国家版图状况,不少塔吉克人心中有难言的苦衷。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作者奥古斯汀是一……
作者: Agustinus Wibowo[印尼]
费尔干纳盆地:最富饶又最复杂,它为何会如此纠结?
一方面,费尔干纳盆地以物产丰富著称,以中亚五国1%的土地面积,养活了22%的人口,被誉为“中亚明珠”,足见其是中亚最富饶之地;另一方面,4万平方公里的费尔干纳盆地,被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
古有汗血马,今有天然气 土库曼斯坦与中国的贸易筹码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面积第二大的国家,这里出产的“汗血宝马”在中国自古名声显赫。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花剌子模的都城“玉龙杰赤”,曾是西方人眼中最美丽的亚洲腹地之城。可叹历史上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
作者: 刘昂
通道篇:沟通起亚欧大陆的经济廊道
今年3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出台,中国第一次从被动的全球化参与者成为主动的国……
中国向北向西,与俄罗斯能擦出啥火花?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争取实现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道路的畅通。作为这条线路上的关键一环,俄罗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内忧外患下,俄罗斯与中国越走越近。于是,很多人开始……
作者: 姚望
瓦罕走廊 被遗忘的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如同一棵大树错综庞杂的根系,铺展于东西方之间。在所有丝路古道中,没有哪条比瓦罕走廊更富神秘色彩,它藏身于阿富汗深处,像是硬贴在阿富汗脸上的一条舌头。随着边界的关闭,它从传奇商道变……
作者: Wibowo[印尼]
中巴经济走廊 一波三折又最见潜力的通道
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计划中,涉及很多和周边国家的贸易通道,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仅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也因为两国在很多领域已有稳固的合作——中巴喀喇……
作者: 周戎
中国向南向西 “龙象共舞”要有大动静
近年来,中国的近邻印度仿佛成了“世界宠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似乎有赶超中国之势。中国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拥有12亿人口的南亚大国印度,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国家。不过中印这两个被喜……
作者: 宗峰
通道篇——通向尼泊尔 在龙象之间找到平衡点
喜马拉雅山南坡上,山地之国尼泊尔自古就是连通中国和南亚诸国的重要通道。因为南部平原漫长的边境、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国民间的频繁流动,尼泊尔受印度影响很大,在经济上也高度依赖印度。而历史上曾和尼……
作者: 李静玮
缅甸的静与变 中缅通道的历史与现实
缅甸,曾经长期与世隔绝,近年来正打开国门,以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如同处女地一般的缅甸吸引了许多大国的目光,加之缅甸地理位置重要,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印度的“东望”战略都把缅甸视为重要节……
作者: 王知为
一条公路连接起3个国家,一条公路改变无数人生活 我们、你们和他们的昆曼公路
作为陆上东盟和海上东盟的天然交汇点,泰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打通一条直通泰国的陆上通道,是拉近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发展中国与东盟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昆曼公路应运而生。……
作者: 缪芸
中越通道 叩开东南亚市场的大门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百年前滇越铁路的开通,使深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与外界对接起来,比内地许多地方先一步融入了一个新时代。如今,百年滇越铁路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在滇越、桂越之间,连接中国和……
作者: 朱千华
海上篇——日益繁荣的世界经贸大舞台
古老的中国以陆地文明著称于世,海洋文明一直被陆地文明的光辉所遮蔽。这组文章,就是要向世人昭显,古老中国的海洋经济也很发达,曾经为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做出过卓越的贡献。21世纪的全球各国,正在谋求……
四个港口,管窥海上新丝路
广袤的蓝色海洋,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初页,就是商人、探险者的必经之途。秦汉时期,南中国海面上,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的古老的船队从岭南番禺、徐闻、合浦等港口起航西行,与从地中海、波斯……
作者: 李明波
他们的经历比你想象的更传奇,他们的力量比你猜测的更强大 中国古代海上丝路的民间英雄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中国是一个缺少海洋文明的国家,但这种缺少也许更多是来自正统文化的阻碍,是来自统治阶级的压制。实际上,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直都涌动着无法抑制的勃勃生机。在几千年来的庙堂……
作者: 肖明
两千年的更迭与较量 海陆两条丝路,谁对中国的贡献更大?
两千多年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此消彼长和中国历史的起伏紧紧相连。流经这两条丝路的珍宝、文化、技术,以及在路上留下印记的各派商帮,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明的深刻变革。二者的兴替过程究竟……
作者: 萧春雷
想象篇:新构想会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吗?
15世纪,欧洲人为了寻求香料贸易,开始寻找通向东方的海上新航道,这些远洋活动开启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格局,现在航海运输是各国间贸易运输的主……
“红海—地中海”高铁至今仍无任何进展,取代苏伊士运河?难!
近几年,经常有条新闻飘忽报端、网络——中国和以色列要合修高铁,打通红海与地中海的陆路通道,称为“红海—地中海”高铁项目。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一条可以取代苏伊士运河的铁路……
作者: 王永
克拉地峡,海上通道新构想
作为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一条狭长水道,马六甲海峡现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但近来海盗活动猖獗,交通秩序混乱也让它成为越来越不安全的水道,寻找替代的运输通道成为许多国家的关注点,因此在克……
作者: 李果
北极新航道能否成为未来中国全球航运大战略
北极航道如能开通,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能源运输、港口格局、产业分布乃至东北地区的前景产生巨大影响。虽然,北极航线的商用在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上还面临不少障碍,但中国应早作打算、通盘考虑,积极……
作者: 李诗悦 李振福
真正的丝路在“淘宝” ? 跨境电商让中国人买卖全球
虽然跨境电商在中国始于哪一年这个问题,人们很难达成共识,但跨境电商在中国“井喷式”的发展却是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传统外贸年增长不足10%的低迷,跨境电商却保持着约30%的年增长速度。如今,跨境电商不……
作者: 马超
杂志名称: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前身《地理知识》,创办于1950年,是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普杂志之一。2000年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并提出“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办刊理念,将杂志定位由科普期刊上升为科学传媒。《中国国家地理》创刊70余年来,一直以“责任”和“创新”为己任,引领科学传媒风气之先,走出一条地理与人文交融、文化与科学呼应的特色办刊之路。如今中国国家地理已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科学传媒,月均销量为国内高档媒体第一位。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留言反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