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名称:中国国家地理:内蒙古专辑
年月期号:2012年10月,总第624期
文件数量:1本
本期页数:412页
文件大小322.3M
文件格式:PDF
杂志原价:20元

有效期限:永久

下载地址:PC端在页面右侧,手机端在底部

本期目录


[卷首语]
无法言说的是草原
草原是地带性的,而不是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飞地。所谓地带性,就是地下与天上相匹配:热量和气候从南向北呈带状分布,相应地,草原也呈带状分布。草原还受远方大海输送水汽的影响。天空与海洋都是辽阔的……

作者: 单之蔷

25000里新“长征”
我们用25天走下的25000里路,用力在地图上画下了这条横跨经度27°52′、纵占纬度15°59′的线路。

这不是“行为艺术”
如果有人认为我们这次行动是一次类似户外爱好者那样的驾车游,那就错了。与我们一起穿越的专家,都对内蒙古有着深深的了解,他们或者在内蒙古生活了许多年,或者是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学者,或者是一直在这……

作者: 单之蔷

科尔沁的三张脸 沙地、草原、农田
关于“科尔沁”,有“科尔沁部”、“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等不同说法,每种说法出现的背景和所指范围都略有差异。但文化上的“科尔沁”虽然有过演变,自然区划上的科尔沁却相对统一:一方面,科……

作者: 单之蔷

后记
作者: 单之蔷

内蒙古之最榜单发布
[区域:科尔沁]
“科尔沁”解读
科尔沁一词在《蒙古秘史》中第一次出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带弓箭的人”或“弓箭手”。因此,该词最早表示的是佩带弓箭的职业军人。

作者: 万喜

[区域:科尔沁]
区域:科尔沁 沙地上的文明史

[区域:科尔沁]
西拉木伦河 科尔沁沙地上的母亲河
我们在内蒙古高原东南缘的一片丘陵之海中驱车良久,举目四望,看不到河流,只有起伏圆润的小山和山前小平原。一上山,草原植被就变成了白桦林、榆林,其实几乎不成林,只不过有几棵、几十棵树长在一面坡……

作者: 喜见

[区域:科尔沁]
你想听哪个朝代的故事? 科尔沁草原上的乌力格尔艺术
蒙古族是草原游牧民族,分散居住和逐水草不停迁徙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戏曲、曲艺等舞台艺术在古代蒙古社会中相对欠发达。蒙古族的曲艺是依靠民间艺人的说唱活动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有一位著名蒙古学家……

作者: 陈岗龙

[区域:科尔沁]
编辑手记:“科尔沁”的分歧
历史上并不存在现今的行政区划,地域的分野依照着河流与山川。为了能把赤峰包容进来,我期望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所以,我选择了一条河——西拉木伦河——它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发源,向东流到通辽市的奈……

作者: 刘晶

[动物:羊]
草原五畜羊为首
如今,提到内蒙古的羊,更多的人想到的还是那里的羊肉。历史上,随着游牧民族的南下和蒙古羊的不断驯化与扩散,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主要肉食,羊肉在汉人饮食中的分量逐渐上升,在唐代发展成为主要的餐桌肉……

作者: 曾笑菲

[景观:火山]
景观:火山
内蒙古火山最独特之处是它的“新”,新就意味着火山形成后被剥蚀、被外力作用影响的时间短,因此也就更好地保持了火山的原来面貌。

[景观:火山]
阿尔山—柴河火山群 比草原更神奇的是火山
在内蒙古近千公里的火山带中,我们选择了位于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阿尔山—柴河火山群精心考察,它只是这条火山带上数个火山群中的一小个,但它以天池、地池、玄武岩石柱、熔岩峡谷等不同形态,为我们讲述……

作者: 单之蔷

[景观:火山]
后记
在这次穿越内蒙古高原的行动中,关于火山景观,我们主要考察了大兴安岭中的阿尔山—柴河火山群,随后我们向西北方向行进,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果向着大兴安岭的东北方向前进,我们会看到另一个壮观的……

作者: 单之蔷

[景观:森林]
景观:森林 稀树和林海——苍茫在草原的尽头
阿尔山的白桦林与杜鹃花、红花尔基的樟子松、莫尔道嘎的落叶松,以及落叶松下遍布的红色浆果越橘,让人流连向往。从植被地带性上来看,大兴安岭的森林被划分为两个植被带:南部以及大兴安岭东侧的森林属……

[景观:森林]
大兴安岭 狩猎人的枪没了
大兴安岭跟高平原有何关系?其实大兴安岭与这高平原关系很大,因为这高平原东边的一大半,就是由大兴安岭掀起来的。就像一个旅行箱,你打开锁,抓住提手,掀开盖子,这时停住,将这一幕定格,这个旅行箱……

作者: 单之蔷

[区域:大兴安岭]
区域:大兴安岭 森林里的狩猎文明还能否继续?

[区域:大兴安岭]
驯鹿文化的原点 森林民族的摇篮
在阿里河镇的北边,有一个神秘的石洞“嘎仙洞”,这个洞穴已被确认为拓跋鲜卑的起源地。拓跋鲜卑离开大兴安岭以后南下,并逐渐发展成游牧民族,后来占领中国北部,建立起北魏王朝。这是比较确切的,走出……

作者: 舒子

[区域:大兴安岭]
当猎人的身影渐行渐远
鄂温克人将一年分为6季,每季两个月,我根据玛利亚·索的女儿德克沙的讲述把它们记录了下来:“图干”是最冷的季节;“西勒”是雪变黏的季节,大致在2、3月;“能涅”是春天;“就乌”是夏天;“博咯”是……

作者: 舒子

[区域:大兴安岭]
编辑手记:与使鹿鄂温克相遇
我理解这种沉默,在顾桃为她画的速写里,有一段她的自述:“我们是个弱小的边境民族,是靠打猎过来的,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森林里。可是根河的定居点就不一样了,周围的树都没有,风也挺大,找不到烧火的木……

作者: 黄菊

[动物:驯鹿]
“我只想回到驯鹿身边” 使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玛利亚-索自述
说起来,狩猎离不开驯鹿,冬天雪深的时候,骑着驯鹿去打灰鼠。我有一头坐骑,它很懂我的心事,我撵驯鹿的时候骑着它,木棍朝左边指,它就朝左边拐,木棍朝右边指,它就朝右边拐。我驯服的驯鹿,不管多深……

作者: 玛利亚-索

[景观:河流]
景观:河流
内蒙古河流的分布特别不均匀,东部河网密集,水量丰富;西部河流稀疏,水量贫乏;越往西河流越短小、河网越稀疏、水量越缺乏。

呼伦贝尔草原 相识恨晚的游牧文明
牧民如何与羊群、草原、天、地相处并建立情感?游牧文明真正的魅力何在?草原深处的牧民告诉了我们答案。遗憾的是,我们来得似乎晚了一点儿。

作者: 单之蔷

后记
我不是音乐迷,平时车里放的歌曲不多,但最近经常听布仁巴雅尔的歌,尤其是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从内蒙古回来后,总觉得被草原上的某种东西感动着,心中总是回荡着一种旋律,我想找一个蒙古族……

作者: 单之蔷

[区域:呼伦贝尔草原]
区域:呼伦贝尔草原 游牧民族的世居之地

[区域:呼伦贝尔草原]
水草丰美的低地绿洲
新巴尔虎左右两旗的牧民乃至全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历来把大草原当家一样看待,把自己的命运同草原连在一起,因而积累了很多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不能在湖里洗澡、不能在河里撒尿、不能倒未熄的炉灰;蒙古……

作者: 李墨田

[区域:呼伦贝尔草原]
蒙古马:呼伦贝尔草原上的守护神
在这片中国最大最美的草原上,蒙古马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更是草原牧民几千年来生死相依的伙伴和精神依托。生于斯长于斯的草原人,像他们久远的祖先一样,血液中流淌着对草原和骏马的无限深情。……

作者: 唐荣尧 黄文

[编辑手记]
编辑手记:每一篇稿子背后,都有一个“小团队”的故事
这一次的《编辑手记》,我很想写写我负责的这组稿件中,没有署名的“小团队成员”协助我完成工作的故事。

作者: 周晓红

[景观:草原]
景观:草原 欧亚大草原从这里开始
内蒙古的草原植被带,根据热量差别,可分为中温型草原带和暖温型草原带,在每类草原带中,又可细分为“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

[景观:草原]
锡林郭勒 触摸到了草原的灵魂
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我们开始被游牧文明的魅力触动,奔向锡林郭勒草原时,我们渴望触摸到草原文化的灵魂。我们尤其想知道,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游牧文明未来的出路何在?

作者: 单之蔷

[景观:草原]
后记
作者: 单之蔷

[区域:锡林郭勒]
区域:锡林郭勒 “天堂草原”在这里铺展

[区域: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 草原的巨著和史诗
锡林郭勒大草原辽阔苍茫,其原生植被保存较完整、草原类型繁多,是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历史上,这里曾是游牧文明和蒙元文化的发祥地,直到今天,其90%以上的地区仍是牧区。它是草原的巨著和史诗。

作者: 呼麦

[区域:锡林郭勒]
新游牧时代 ——迁徙的力量
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风卷云舒,曾是世界上最好的牧场之一。可是,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定居和网围栏的普遍推广,草原的退化愈演愈烈。今天,一些热爱着故乡的牧民正在试验着新型“迁徙”,……

作者: 鹰阆

[动物:狼]
狼:守护草原的“天狗”
敖其尔苏和说:“我们这里,绊上的马被狼吃了,吃了就吃了!”所谓绊上的马就是牧民的坐骑。牧民对坐骑是最爱的,对这事却挺宽容。牧民们还会说:“狼也可怜,羊也可怜。”意思是羊被狼吃了很可怜,可是……

作者: 鹰阆

编辑手记:走近草原
那是牧场的8月。一个黄昏,只身打马过草原,登上一座低山,风从远方奔腾而来,青草像厚厚的毯子铺到天边,与地平线上的夜色交融。忽然,云层洞开,一束阳光骤然跌落在绿野之上,金光万丈。仿佛天堂之门在……

作者: 陈惊鸿

[景观:湖泊]
景观:湖泊
内蒙古还有一定数量的盐湖分布,这些盐湖集中分布在4个区域:呼伦贝尔高原盐湖区、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盐湖区、鄂尔多斯高原盐湖区、阿拉善高原盐湖区。其中以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盐湖区面积最大,……

鄂尔多斯 黄河把你套进来
在内蒙古中西部,鄂尔多斯南部的毛乌素沙地有着较好的水热条件。在这里,河湖畔等水分充足的绿洲往往已被开垦成农田。不同于浑善达克沙地,这片沙地上的树木大多是人工栽种,它们从海绵般的沙地中吮吸着……

作者: 单之蔷

[区域:鄂尔多斯]
区域:鄂尔多斯 生态正越来越好

[区域: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高原 告别了肆虐千年的风沙?
大草原、大沙漠、成吉思汗陵和康巴什,是鄂尔多斯出现在大众传媒中的基本形象。人人皆知,我们时代的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如果有一天鄂尔多斯的草原都变成沙漠,我们虽然难过,却不吃惊;反过来,如果鄂……

作者: 萧春雷

[区域: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高原 地下宝藏 地上荒漠
鄂尔多斯高原属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草原坦荡辽阔,但沙化严重,两大著名的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不断扩张;与地表的贫瘠相反,地下矿藏十分丰富,煤炭、稀土、天然气的……

作者: 萧春雷

[编辑手记]
编辑手记:检验治沙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科学
作者: 王杰

[动物:牛]
牛:草原人的半边天
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勒勒车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蒙古牛几乎不再用于驮运,食其肉、饮其奶、用其皮之外,也悄悄转换成了奖赏品。在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的那达慕盛会上,赢得享有“男子三艺”之说的摔跤……

作者: 达拉

[区域:河套平原]
区域:河套平原 大漠深处的“粮仓”
九曲黄河十八弯,最大一弯在河套。在北纬37度线以北的贺兰山脚下,黄河先是向东北流,继而向东流,再折向南流,形成了马蹄形大弯,其周边地区便被形象地称为“河套”。在内蒙古狼山、乌拉山、大青山以南……

[区域:河套平原]
河套:它让铁犁深入大漠腹地
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北麓启程的黄河,流经贺兰山脚下时突然调头北上,从低沉悲壮的气氛渐渐转向高亢激越的旋律;然后,由于阴山的阻挡,它进入了平缓、悠扬的抒情期,将内在的激情铺展在河套之上。这是土……

作者: 张锐锋

[区域:河套平原]
前套:土默川演绎“双城记”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以史家笔法描绘北方游牧民族的圣山——阴山,后又对它拱卫下的前套平原进行了形象描绘:“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

作者: 陈克海

[区域:河套平原]
后套:“河神”缔造米粮川
从1869年至1925年,民间水利家王同春创造了引黄灌溉的传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经营,曾经人烟稀少的荒野,渐渐变成了“岁告丰稔,烟火万家”的富庶之地。直到今天,他开创的“八大干渠”依旧灌溉着后套的万……

作者: 晋南

编辑手记:追寻“河神”王同春的足迹
即便在五原县博物馆这样的机构,我们也没能找到几件王同春的遗物,仅有的两幅老照片还是从别处翻拍的。一个不幸的消息是:王同春的孙子、南开大学的经济学家王继祖于去年11月过世了,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

作者: 马子雷

[动物:狗]
狗:上天赐予牧民的礼物
在草原的那段时间里,我曾经饲养过两头乳白色的蒙古牧羊犬。我为母犬取名为查干(蒙语白色之意),我为它的儿子取名阿尔斯楞(蒙语狮子之意)。它们母子两代陪我度过了那段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也因为有……

作者: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景观:沙漠 戈壁]
景观:沙漠 戈壁
戈壁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的西部和北部,地面由粗砂、砾石等物质组成,缺少植物和水土。在中、蒙边界展布的戈壁,碎石表面常长有一层黑色荒漠漆,外壳奇特,成为著名的“黑戈壁”。

[区域:阿拉善]
区域:阿拉善 瀚海苍茫,驼铃悠悠

[区域:阿拉善]
多彩高原:一切由水决定
当纤尘不染的蔚蓝天空投影在东居延海的水面上,荡漾出的蓝色足以令人心醉。再加上芦苇草泽在水波上铺展开去,湖边滩地上天鹅成群,我几乎以为紫霞仙子马上就会撑一叶小舟缓缓而来……

作者: 庞岚

[区域:阿拉善]
流动在驼峰上的阿拉善
“它降生的所在,应是星球上最恶劣的环境。沙漠,这个字眼的背后,总在闪动着死亡的阴影。白刺、马齿苋、臭蒿……它吞咽着最粗鄙的食物,然而,却背着最沉重的负担,跋涉着最艰难的旅程。”

作者: 庞岚

[编辑手记]
编辑手记:不仅是为了骆驼
最美好的东西,常常会自己跳出来。就在我的采访和阅读过程中,悠扬的蒙古长调里,有隐约的驼铃声声,浩瀚的文化著作里,不时浮现出骆驼的身影。记不清哪一瞬间灵动,突然想到,阿拉善神奇的骆驼,不正是……

作者: 王晶晶

[区域:阿拉善]
阿拉善 把沙漠的形象颠覆了
这些小湖泊多到什么程度?我仅举阿拉善几个沙漠中的湖泊为例:腾格里沙漠有472个湖泊;乌兰布和沙漠有167个湖泊;巴丹吉林沙漠有119个湖泊……这些数字存在误差,因为有的湖很小,水源补充缺乏时就消失了,……

作者: 单之蔷

[区域:阿拉善]
后记
在巴丹吉林沙漠那晚,我们住在庙海子的一户牧民哈斯巴雅尔家。我们问起他很多巴丹吉林沙漠的事情时,他说,你们回北京去找我三叔吧,他能告诉你们。他的三叔叫阿日布杰,是蒙古族的著名歌唱家,居住在北……

作者: 单之蔷

[结束语]
穿越25000里,建构高原新形象
最东北角有许多野生动物;而最西北角,据边防战士讲,边境线上过去没拉铁丝网时,野生动物很多,黄羊、野驴、野马什么的都有,很多都是从蒙古国那边过来的,有了铁丝网后,野生动物就少了。

作者: 单之蔷

 


杂志名称: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前身《地理知识》,创办于1950年,是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科普杂志之一。2000年杂志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并提出“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办刊理念,将杂志定位由科普期刊上升为科学传媒。《中国国家地理》创刊70余年来,一直以“责任”和“创新”为己任,引领科学传媒风气之先,走出一条地理与人文交融、文化与科学呼应的特色办刊之路。如今中国国家地理已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科学传媒,月均销量为国内高档媒体第一位。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该刊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该杂志所有的期刊...

下载地址:PC端在页面右侧顶部,手机端在内容页面顶部。
下载方式: 点击“获取资源” ,选择“微信支付”即可。杂志为高清PDF格式,存储于百度网盘,请转存到自己的百度网盘后再下载。
开通会员: 月度VIP=39.9元,年度VIP=199元,全站VIP会员399元。 >>点击开通VIP会员
权限说明: 月度VIP、年度VIP享受所有资源半价优惠, 全站VIP会员享受全站所有资源终身免费下载权限。注意有极少数的特殊资源除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