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为何而开?
敦煌石窟虽有多种功能,但都是佛窟,用于修行、礼佛。壁画内容,也均与佛教相关。也许有人会问,那些人就这么信佛吗?以至于耗费如此财力精力。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至今兴盛;敦煌石窟自公元366年开……
作者: 黄秀芳
从甲骨文来·食 桑“辛”之地
辛,为会意字。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认为,辛的本义是古代黥刺的刑具。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见解,认为辛的本义为木本植物梓树。梓树用途广泛,在古代常被作为薪炭。梓木木质优良,宋代《埤雅·释木……
敦煌
走进敦煌石窟,就是走进神秘又神圣的佛教艺术宝库。走进敦煌石窟,就是走进风云变幻、东西交汇的历史。走进敦煌石窟,就是走进东方文化的一处圣地。
敦煌 何谓敦煌?
什么是“敦煌”?是古老民族的遗声,是西域坚固的堡垒,是大而盛的丝路明珠。“敦煌”二字,不仅仅是地名而已。它见证了民族交流的历史与辉煌,也见证了党河之滨、三危山畔上演的段段传奇。
作者: 白马
谁开凿了敦煌?
是谁开凿了莫高第一窟?金光耀目,千佛入眼。僧人乐僔刹那间心灵福至的体验,开启了莫高窟延绵千载的辉煌。千佛梦幻,照进现实。
石窟的『汉化』旅程
开凿石窟,是传播佛法的一种途径。为使这种途径更加有效,石窟的建设者们在敦煌做了很多“汉化”的改变。
作者: 双若
绝色敦煌
技艺精湛的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最为吸引世人的部分。画工用笔召幽仙,运用丰富的颜色,建造了一个尘世中璀璨的佛国。一铺铺壁画上,色彩的浓淡多寡,颜料的来历、变化乃至绘画技法,都暗藏信息。令人所……
作者: 谢雨杉
敦煌工匠: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是谁造就了敦煌石窟这一艺术宝地?
作者: 苏蘅
华戎都会:敦煌的三个时代
吐蕃、归义军、西夏,是敦煌历史上的三个特别时期,这些有别于汉唐的政权,却为敦煌注入了特殊的文化风貌。在纷乱的岁月,莫高窟不仅未曾停止营造工程,还积极吸收着时代给予的营养,令敦煌石窟艺术在盛……
作者: 寒鲲
“穿越”敦煌秀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喇叭裤是时髦人士的出街标配,也是“奇装异服”的标签。孰料,在敦煌壁画中,却常见奇装异服。在这个持续千年的时尚秀场上,有身着“露脐装”的菩萨;身披虎皮的吐蕃侍从;戴“防晒帽”……
作者: 郑怡楠
画在墙上的佛传
在佛教艺术中,有一类题材,几乎是所有寺庙、石窟的标配——佛传故事,即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以弘扬佛教。敦煌石窟壁画的佛传故事,以其形式丰富、内容充沛、造诣高超,形成一条清晰完好的“成佛之……
作者: 寒鲲
因缘壁画 乱世里何去何从
有因方有果,有果必有因。佛教因缘故事,勾连起过去、现在与未来。北朝纷纭乱世,战乱不息,物欲横流,何处寻一份内心的安宁?走入敦煌石窟,看北朝时人绘制的因缘壁画,在一因一果中,体会信仰的力量。……
作者: 陶襄
法华经“七十二变”
讲佛说法,需要引人入胜。“万经之王”《法华经》靠讲故事、打比方阐明妙理。而敦煌壁画里的中国创造——法华经变更妙,它自由出入佛经的世界、进出隋唐的时空,“画”出了道理,“变”出了美。
作者: 郑燕燕
维摩诘 敦煌版的另类智者
维摩诘,是一位言行举止都风格异类的智者,曾经把佛陀的十大弟子都“得罪”了一个遍。在敦煌的维摩诘经变画中,维摩诘总是穿着一身中华衣冠,与文殊菩萨激辩佛法。这种另类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智慧?
作者: 李行
梦幻佛国的飞天
飞天形象,不断蜕变。其背后,是外来艺术与本土艺术不断融合的过程。恰是这种文化摄入,保证了飞天的生命力。同时,也见证了佛教美术的民族化历程。
作者: 赵声良
观音的千手千眼之谜
千眼观照,千手护持。千手千眼观音家喻户晓。敦煌七十多幅密像中,可见这位菩萨的众多造型。变化多端,供养无数,秘密何在?
作者: 何莹
东方神怪 敦煌的另一种声音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但是在其间,却也闪现着中国本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飞廉、方相氏……他们为何会出现在佛窟中?这得从敦煌的历史说起。……
作者: 周宁
见神魔,见天地,见众生
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有佛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真有鬼的地方。”妖物鬼怪在敦煌壁画中频频出现。那些如潮水般涌入此地朝拜,如痴如醉似魔似狂的人们,为何要画鬼?又为何肯看鬼?怪力乱神的背后,自有因由……
作者: 镝霏
留言反馈(0)